日前,记者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解到,为规范著作权评估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业务,建立和完善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控制体系,中评协已颁布三项新准则,对著作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和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等进一步进行规范,并将于近期实施。
相关评论认为,此次出台的三项准则,在国际、国外评估准则中都没有专门的内容,具有创新性,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空白,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乃至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借鉴意义,是中国评估行业对国际评估准则建设的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资产评估质量却饱受诟病,这三项规定的出台,也被市场人士寄予厚望,以期加强资产评估执业质量的提升,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产评估质量备受市场质疑
近期,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有关资产评估质量表现出相当多的质疑。中卫国脉资产重组便是其中的一例。4月29日,中卫国脉发布了资产重组预案,拟以14.92元/股的价格向中国电信集团定向发行1.4亿股,用于购买评估值合计为20.9亿元的盈利性资产。然而,公告当日中卫国脉的股价表现却大幅下挫了8.93%,盘中更是一度跌停。相比之下,当日沪综指则上涨了24.47点。
为何中卫国脉的重组受到市场如此冷遇?对重组预案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不仅此次注入资产盈利能力不强、评估价值明显高估。媒体分析认为,此次资产注入的主要对象是通茂控股下辖的7家酒店,同时对中国电信旗下另外24家酒店进行托管管理,但是经过分析不难发现,酒店托管管理业务属于盈利能力极低且经营不稳定的“鸡肋”业务,而将此类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无疑有“搭车”之嫌。而通茂控股资产作价17.4亿元确有高估之嫌,相比参照最近两年上市公司资产注入时通常采用的30年期、12%折现率为基准计算出的通茂控股股权评估价值3.08亿元,17.4亿元的资产作价高估了442%。这样的资产评估,自然会让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
无独有偶,启明星辰兼并网御星云一案中,同一批资产,时隔半年的两次资产评估,竟然造就价值相差10倍的资产神话。日前,停牌近半年的启明星辰披露,拟以46.26元/股向自然人齐舰、刘科全发行510万股并同时以现金对价9500万元两种方式,受让两人持有的网御星云100%股权,通过启明星辰对网御星云的兼并,齐舰和刘科两人千万级的投资成本将换回上亿元的回报。仅短短半年间,两人所持有的网御星云股权价值便出现10倍的暴增,其玄机在于两次相隔半年却结果迥异的资产评估。
2010年12月,天健兴业2010年11月25日的资产评估报告按资产基础法评估,网御星云净资产评估值为3 236.05万元;而时隔半年之后,北京中同华以2010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采用收益法对网御星云100%股权进行预估,预估值为3.31亿元。
此外,哈药重组资产评估高出14亿增资获利惹争议。年报显示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在2010年末的净资产接近3亿,但在资产评估中却评出了17.5亿的高价,资产增值率高达483%。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资产评估应该是对公允价值的评估,但目前我国评估行业还缺乏清晰而规范的规定,作为公正、公平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往往演变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损害了评估的公平公正。“客户想放大资产,而评估行业则为资产放大寻找理由并出具报告,特别是在评估土地、房产、资源矿产等资产时,溢价空间非常大。” 业内人士透露,“此外,不少个人投资者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关联人,在评估资产时,就会放大评估增值率。”
资本市场是检验评估执业质量的首战场
资产评估行业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的专业化中介服务行业,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诞生基本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专业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之一,尤其是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收购与出售资产、资产减值测试等业务及其信息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等领域,资产评估在价值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实现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案例也说明,由于公众参与程度高,资本市场将成为检验评估执业质量的首战场。政策层面,鉴于证券评估机构规模大、业务复杂、跨区执业多,《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将首先在证券评估机构开始实施。据悉,该指南已于2011年1月1日在具有证券评估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试运行,2012年1月1日起将正式执行,其他机构参照执行。
证监会纪委书记、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副主席李小雪日前表示,评估行业要顺应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要求,要持续关注和研究资本市场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热点领域和热点问题,细化有关资产评估准则的内容,不断完善评估准则体系,使之与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相适应。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引发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创业板的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越来越多,资产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创业板浮现的“三高”现象也更需要资产评估行业来把关,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李小雪强调,资产评估通过确定上市公司资产的交易价值,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同时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也为资产评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李小雪进一步指出,证券评估机构要做好准则的贯彻实施工作。证券评估机构要规范相应领域的执业行为。特别是要以《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防范执业风险,提高执业质量,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专业服务,为保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应早日为资产评估找到属于自己的“婆家”
据悉,此次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将呈刚性。《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要求评估机构建立“首席评估师”岗位,并明确了最高管理层、首席评估师等各级次人员的质量控制职责。相关评论认为,这将对规范证券评估业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全国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
财政部部长助理、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副主席刘红薇表示,《评估机构业务质量控制指南》的制定发布,其主旨是为评估机构加强内部执业质量控制提供制度保障。在借鉴相关行业质量控制经验的基础上,该指南创新性地总结评估多年执业管理经验,从机构执业质量控制体系、评估业务承接、业务计划制定、业务实施过程等方面明确了评估机构相关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对规范评估执业行为、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评估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除了评估师往往只选择对客户最有利的评估方法外,还存在诸如“多头管理”的制度性因素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同政府部门管理造成管理体制不顺。比如,有些政府部门既管评估人员又管评估机构,有的政府部门只管评估机构不管评估人员,有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均交由协会管理,局面混乱。并由此引发评估行业准入存在壁垒,各主管部门分别建立考试制度,重复考试增加了考生负担。加之现有评估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无法对评估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惩罚,评估师与评估机构的权力责任不对等,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行业内部控制因此也难以系统化、制度化和可操作性。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早日为资产评估找到属于自己的“婆婆”,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评估准则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评估行业的乱象,最终实现执业质量“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