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50年期国债发行遇冷 保险公司持币观望
发布日期:2011/5/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Cindy 阅读次数:1601次

  5月25日,时隔两年,50年国债再次发行,虽票面利率达到4.48%,不过,投标结果显示,投标倍数仅为1.38倍,机构认购积极性并不高。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长期国债认购主力的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此次国债发行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加息周期下,债券收益优势不明显,此外在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及高利率的协议存款诱惑下,长期国债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有限。

  进一步来看保险投资,机构信息显示,由于今年以来市场长期处于震荡态势,保险机构依然保持一季度以来的稳健作风,目前加仓或减仓现象并不明显,下一步银行存款和大盘蓝筹股成为一些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式。

  加息周期债券频遇冷

  此次50年国债是财政部今年发行的第十二期记账式附息国债,计划招标发行总量为300亿元,投标量412.6亿元。

  这并非今年国债发行的第一次遇冷,在今年记账式附息(一期)国债续发行中,计划招标发行总量200亿元,投标量仅有144.6亿元,投标倍数仅为72%,不过,结束不久的2011年记账式附息(二期)国债续发行中,投标倍数达到了2倍。

  发行遇冷使中标利率超过此前市场预测的4.39%-4.44%,达到4.48%。根据中债网收益率曲线,这一利率高于50年期固息国债约4.4629%的最新收益率。这一收益率较5月24日上涨了3个BP。

  作为50年长期国债购买主力的保险公司,其认购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此次国债发行遇冷的重要原因。

  一家参与了此次招标的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银行协议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一些保险公司对于债券收益率的预期增加,不满足于长期国债较低的收益率。

  但他表示,由于保险资金负债匹配需求,很难找到如此长期的资产配置方式。虽然有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风险,但从50年的周期来看,这一利率具有吸引力。

  今年以来,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也成为保险资金不急于配置长期债券的重要原因。

  一家证券公司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从50年国债利率水平来看,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略高5个BP左右,但由于今年保费收入增长放缓,加上银行存款利率继续上升,使得一部分保险不愿意拿出资金来积极配置收益相对并不高的长期债券。

  南京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刘靖靖认为,这一结果在意料之中,其一,50年国债的需求群体非常窄,购买者主要是大型的保险公司和少数商业银行,以及极少数投机性投资者,在当前市场氛围下,投机性投标的可能性减少;其次,由于近期次级债、公司债发行增多,保险、银行资金有了其他的投资替代品。

  险资观望看好蓝筹

  市场波动频繁,使得一季度以来的投资稳健风仍在保险公司中大有市场。数次加息后,银行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仍在继续上升,吸引了大量的保险资金进行配置。此外,保险公司的股票资金池正逐渐微调,目前估值较低的蓝筹股成为一些保险公司“抄底”目标。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用于银行存款的保险资金为1.63万亿,较2月份的1.46万亿元猛增1658亿元,而这一个月以来,保险资产总额仅增加了1987亿元,超过8成资金配置成了银行存款。

  “到6月份,银行协议存款还将有所上升,大型商业银行可能会达到5.5%。”一家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协议存款利率平均为5%至6%,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协议存款利率有望达到5.5%,此前一直只有5%升至5.2%左右,部分中小银行的利率可达6%。

  虽然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在2011陆家嘴(行情,资讯)论坛期间证实“100亿元社保基金已经入市”,但并未止住股市继续下跌。

  记者从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对于证券市场的波动仍有不少担忧情绪,加减仓动作并不明显,保险公司更倾向于将资金从小盘股转向大盘蓝筹股。

  记者从市场消息人士处了解到,这段时间,中国人寿(行情,资讯)和中国平安(行情,资讯)操作频繁,分别在股市追加和撤出数十亿元。

  一位中型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分析,由于涉及资金占其投资总额并不大,因此不能解读为保险公司的策略出现改变。目前来看,保险资金的观望情绪比较浓。

  他认为,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加上目前资金面紧张,对股市仍是利空压力,虽然股市已经连跌数天,一些大盘蓝筹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但并不排除超跌可能,“抄底”还需再观察几日。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关于贯彻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 [2019-04-28]
关于落实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相关事项的通知 [2018-05-11]
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 [2018-04-28]
关于保险保障基金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2018-04-27]
关于印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的通知 [2018-04-25]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