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上海养老金改革半年 账户调整难填百亿亏空
发布日期:2011/5/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Cindy 阅读次数:1720次

   “基金现收现付的压力是减轻了不少,但整个养老金账户的亏空很难填补。”在养老金账户调整运行近半年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人士坦言相告。

    按照人保部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由(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项改革各地进度不一,上海迟至今年方始启动。

    人保部的意图是充实社会统筹账户,并通过经营增值使养老金账户转为良性运行,但实际运作情况并不乐观。即使是在账目比较清楚、个人账户相对较“实”的上海,养老金支付压力也一直在加大。“财政每年给100个亿补亏空。”前述人保局人士称。

    据悉,关于是否有必要建立个人账户,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曾为上海市做过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和封进副教授的相关论文指出,养老金本质上是退休一代以一定的方式索取当前的产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应该包括一系列的产业及公共政策调整,而采用何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第二位的。

    账户亏空难填

    根据人保部新规,今年起养老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总额有所减少。“直观地看,就是用个人的钱去救社会统筹资金之急。”江苏省某市人保局副局长表示。

    3%的资金划拨,确实大大缓解了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支付压力。以上海为例,企业年金存量的总体规模约在180亿元至190亿元之间,3%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但由于历史欠账,养老金实际运行很不乐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框架设立于1997年,养老保险费的60% 进入现收现付制的统筹账户,40%进入对应于基金制的个人账户。在现收现付制下,制度的第一代人享受到了作

    为馈赠的养老金,由此产生了一笔债务;个人账户几乎全部被用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因而成为一种名义账户。因此我国的养老金账户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积累,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支付压力将难以承受。

    从筹资这头来看,养老金“开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国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从1991年的16%增加到1997年的24%,已经到达比较高的水平。

    国资委的研究人士曾透露,将来可能考虑让一部分国有资本的收益和支出进入社保、养老,并使之进入国家财政年度预算的总盘子,但上述设想停留于中长期规划。

    转轨效应不定

    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的运行遇到财务困境、公共财政受到很大压力时,基金制就显得很有吸引力。据分析,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账户,也主要是基于现收现付制的负担日益沉重这一事实。

    但是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表明,对中国而言至少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所涉及的转轨成本;二是养老金基金制可能会给老年保障增加额外的风险,即利率风险。

    复旦社保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以宏观经济的视点来看,如果产出保持不变甚至下降,那么即使是基金制也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形下,产品市场将难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后果,资本市场将难逃资产缩水的厄运,由此,养老金的实际价值必然遭到贬值。报告指出,改革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产出。

   “对上海而言,如果不进一步产业升级,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几乎无解。”参与上述课题的复旦社保研究中心人士说,这将涉及技术进步、福利制度、收入分配等诸多更广义改革。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要补缴5万亿 谁买单悬而未决 [2014-07-28]
1月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 [2014-01-09]
养老金去年结余超2万亿 专家称只够用1年多 [2013-11-27]
人社部:正专题研究养老金投资运营 [2013-09-27]
延领养老金被指偷换概念 退休后先喝五年西北风 [2013-09-04]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