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记者观察 稀土政策面临失控风险
发布日期:2011/6/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Cherry 阅读次数:1359次

  中国对稀土进行管控乃合情合理之举,但目前,决策者应当重视稀土政策潜在的失控风险。

  由于政府显示出对稀土资源的格外重视,大多数稀土元素价格已暴涨数倍。

  尽管说稀土价格上涨符合我国利益,但从国内整个稀土产业链建设来看,我国缺乏稀土暴涨的应对机制。相反,稀土价格非理性暴涨已给国内稀土产业链带来伤害。

  本报记者从稀土下游企业获悉,由于稀土“一日一价”,下游应用产业恶化,很多制造企业干脆停产。国内主流稀土应用商中科三环、正海磁材、横店东磁等企业也纷纷表示,公司正常生产受制于稀土原料暴涨。

  稀土下游企业的处境不可忽视。试问,如果中国的稀土应用产业瘫痪,稀土管控又有何用?中国稀土的未来在于稀土高新技术的进步,这一点已得到政府和业内共识,但目前稀土管控政策带来的后果与这一共识背道而驰。

  多方因素制造了一个看似繁荣的稀土市场,包括中间贸易商哄抬价格、上游大型原料企业则以储备为由囤货等,甚至连停产的下游企业也转而炒作原料。

  高盛等金融炒家的进入尤其值得决策者注意。不久前,高盛就开始唱空稀土。稀土本是小行业,如果一着不慎,金融炒家要将我国辛苦搭建的稀土产业链搞垮,并非难事。

  稀土应用市场大幅萎缩,是原料价格进入了非正常状态的预兆,也给中国稀土政策敲醒警钟。

  稀土决策者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合理的稀土定价机制,注意保护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花大力气进行稀土产品研发。

  此外,短期来看,我国稀土业不应该将提价作为政策导向,例如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等。而应该注重构建行业定价权及保护环境。

  铁矿石、石油是前车之鉴,不要指望资源价格产生于公平自由的市场运作,定价权才是决定资源价格的幕后力量,但取得定价权从来不是通过占有资源实现,而是依赖自上而下的产业链建设,其中,对稀土来说,下游研发力量对我国取得稀土定价权至关重要。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正式终结 关税有望今年取消 [2015-01-07]
银润投资解除婚约 晨光稀土改嫁落空 [2014-10-22]
WTO初裁中国出口关税违规 轻重稀土或面临两重天 [2013-10-30]
工信部:稀土产业大集团年底前成型 [2013-09-13]
工信部酝酿新一轮稀土整顿 对上调资源税存争议 [2013-06-06]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