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预付费卡实名制11月起实行 金额上万需实名
发布日期:2012/10/1 来源:重庆商报 编辑:welkin 阅读次数:1584次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打印】关闭

    从11月1日起,个人或单位购买充值记名卡的,或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卡的,将执行实名购卡。而且,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昨日,商报记者从国家商务部网站了解到,商务部已于近日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商务部2012年第9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2年11月1日施行。其中,购卡达万元的要求进行实名登记的规定在去年就以《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的形式发布实施,但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收效甚微。

  购卡上万元须实名登记


  所谓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人们熟知的提货卡就是其中一类。

  办法规定,个人或单位购买(含充值)记名卡的,或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卡的,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要求购卡人及其代理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购卡人及其代理人姓名或单位名称、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这些登记信息应保存5年以上。

  根据规定,单张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卡资金限额不超过1000元。为防范匿名预付卡被用于洗钱、套现风险,央行规定记名预付卡可挂失,可赎回,但不记名预付卡不挂失,不赎回。不过,余额在100元以下的公交充值卡,可以按约定赎回。

  单位购卡5000元须银行转账

  单位一次性购买单用途预付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以及单位或个人采用非现场方式购卡的,应通过银行转账,不得使用现金,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发卡企业和售卡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具发票。

  此次办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信用卡购买多用途预付卡(如“商通卡”和“福卡”)或为预付卡充值,以防范多用途预付卡套现和信用卡套现风险互相传递。

  防止套现网上使用有限制

  “考虑现有网络商户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和监管体制尚未健全,容易滋生套现、洗钱等问题,不允许多用途预付卡广泛用于网络支付渠道。”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用途预付卡不得用于网络支付渠道,但三种情形例外,一是缴纳公共事业费;二是在发卡机构拓展的实体特约商户的网络商店中使用;三是同时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发卡机构,其发行的预付卡可向持卡人在本机构开立的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充值。

  调查

  实名制购卡有名无实

  早在去年5月,《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就发布实施,要求对购卡达万元的进行实名登记。昨日,商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实名制实施一年来,仍然是有名无实。

  在解放碑一家百货公司,记者假称所在公司要买8万元提货卡,工作人员要求记者提供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并称只能通过银行转账。记者问私人账户可以不,工作人员点头默认。而一“黄牛”向记者表示,可以用她的身份证购买,记者只需支付她5个点作为回报。

  在江北区一家餐饮酒楼,记者提出要购买1万元餐饮卡。在询问了具体要求后,工作人员很快拿来了4张2000元面值的和两张1000元面值的餐饮卡,并称办理很简单不需要进行任何登记,交钱买卡走人。但按照规定,需要实名登记且单张卡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分析

  三大漏洞制约

  预付卡实名制的推进

  “整顿提货卡说了无数次,一直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在我市一家百货公司从事多年提货卡销售工作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其实关键在于落实。目前对于提货卡实名制的“漏洞”主要有三点:

  首先单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需实名登记,但对次数和购买时间却无限制,如果每次只购买9999元,多次购买完全可以合理规避实名登记。其次,单位一次性购卡5000元以上,要用银行卡转账,实际上却对转账银行卡性质没做任何规定。此外,对于违反规定的,仅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这样的处罚力度威慑力很是有限。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指出,目前在预付卡管理方面,“记名”的要求让不少人仍有漏洞可钻。除了不超过限额的情况下多张的给付,无法限制,还有一个就是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和身份证一起使用,这又是一个问题。

  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作为商家发行购物卡,实际上是为了便捷,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服务效率。但又导致行贿腐败洗钱出现。这个制度本身还不完善。现在只要求购卡实名,这并没解决用卡的问题。买卡是为了自己使用呢,还是接受他人赠与、贿赂来使用。可以考虑购卡、持卡、用卡均实行实名制。这样才能达到原来的目的,否则就容易半途而废。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打印】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直接补贴政策今年难延续 [2014-04-24]
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倍增 商务部二季启动风险排查 [2014-04-23]
商务部预计今年消费增速约为13% [2014-01-24]
商务部终裁对原产美国太阳能多晶硅征反补贴税 [2014-01-21]
商务部初裁美多晶硅存在补贴 [2013-09-17]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