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利率市场化国际镜鉴
发布日期:2013/11/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Cherry 阅读次数:2404次

  “拖延改革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今天的宏观经济、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和企业本身的行为,均已经达到了可以放开利率的程度。
  在2013年7月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之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进入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借鉴国际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显得必要且必须。
  从全球范围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两条路径:以美日韩为代表的“渐进”利率市场化模式和以拉美为代表的“激进”模式。
  渐进改革代表美日韩三国基本秉承了较为稳健和保守的改革策略,从前期准备到最终完成,改革周期都在15年以上。以美国为例,该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美联储逐渐放松了对部分存款的利率限制——1970年,将10万美元以上、3个月以内短期大额存单利率市场化;1973年,放松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正式推进阶段。1980年3月31日起,美国按照从大额定期存款向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逐步推进的思路,用6年时间逐步取消Q条例(即活期存款不付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上限)。改革完成阶段。1986年1月,美国所有的存款利率和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均被取消,进而实现了利率水平的市场自由决定。总体看,正式改革持续了近6年时间,而算上前期准备阶段,改革所用时间长达16年之久。
  激进改革代表主要出现在拉美国家。上世纪70年代,拉美恶性通货膨胀严重,阿根廷、智利等国试图通过利率市场化增强市场调节利率和分配资金的力度,解决“金融抑制”问题。这些国家几乎在短短1至2年间就取消了所有的利率管制。以阿根廷为例,1975年,阿根廷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取消了储蓄存款以外的其他利率限制。1976年9月,进一步放宽储蓄存款利率的限制。1977年6月则取消了所有利率的管制,实现了利率的全面自由化。以实际改革进程计算,阿根廷从利率管制到全面市场化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但事与愿违,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迅速推进,忽视了经济金融体系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市场秩序出现混乱。阿根廷利率市场化后,优质的风险规避型客户退出市场寻求其他可替代融资渠道,而留在市场上的则是高风险的借款人。因此,银行贷款质量下降,坏账增加。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将伴随着较大的市场动荡。但是对于美国而言,存款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混业监管体系的确立,为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而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亦堪称漫长。经过17年的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放开全部利率管制,才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但早在1971年,日本就出台了《存款保险法》,这标志着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利率市场化推进期间,日本存款保险公司发挥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银行间市场供应链票据破冰 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 [2014-11-13]
四季度小微企业仍面“钱贵” 融资现状不容乐观 [2014-10-24]
小微贷利率上浮30%成常态 多家银行信用贷隐身 [2014-06-25]
东方时尚冲刺“驾校第一股”3年7次涨价催生60%毛利率 [2014-06-04]
百利科技增长靠单一客户 毛利率下滑增收不增利 [2014-05-13]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