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的好光景或许一去不复还了。”有保代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现在做项目的辛苦程度简直可以用肉搏血战来形容。”
随着证监会IPO财务专项检查进入到抽查阶段,IPO财务专项检查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否常态化成为市场相关主体的重点关切。
另一名投行人士亦表示,虽然运动化的财务检查不会继续,但监管层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保代尽职调查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而在4月初证监会举行的财务专项检查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称,财务检查不会长期进行下去,但要通过检查进行反思,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当郭树清卸任证监会主席之时,有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对其主政下开展的IPO财务专项检查会否继续曾抱有一丝侥幸。但肖钢接任、财务检查进入抽查阶段后,这种渺茫的希望彻底变成了泡影。如今,IPO财务专项检查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否常态化成为市场相关主体的下一个猜想。
一名投行人士向本报表示,证监会有可能将本次财务检查的风格和要求贯彻下去。“这次是摸情况,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类似这次搞整风运动一样地搞财务检查不现实。但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然后充实到监管要求里去。本来证监会就要配套修改有关IPO的一系列法规,未来不排除把这次财务核查的经验细化进去。”
上述投行人士称,预计今后会修改《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对保荐人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
此前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券商可以直接引用相关经审计的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券商的工作量。一名经历过财务检查的投行人员告诉本报,在此之前,他不会向会计师一样去详细翻阅企业的会计凭证,不会亲力亲为地去参与存货盘点,不会实地去访谈供应商和销售客户。但是按照财务检查的要求,“投行员工相当于干了会计师的活,工作强度会大幅度增加”。
在上述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称,财务专项检查的原则是检查信披的真实性,为市场还原真实的企业,由市场和投资者去判断和选择。本次检查不是稽查也不是重新审计,而是对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职进行全面体检。
此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于4月19日表示,对勤上光电(002638)信息披露违规和保荐机构国信证券未勤勉尽责的问题将进一步处理。而就媒体质疑的虚增收入、造假上市问题,证监会将继续核查,一旦发现问题,将依法处理。
虽然作为保荐人,投行成为检查重点,但也有投行人士提到存在企业和会计师联合造假坑保荐机构的情况。
在财务检查的过程中,保荐机构第一次破天荒地像会计师一样大面积大比例抽查企业会计凭证,查看存货盘点,实地走访核查前五十大供应商和销售方。一名保代对本报称,在他核查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造假问题,不禁后怕。“这要是搁过去,企业和会计师联合起来坑保荐机构,然后被曝光出来财务造假,保荐机构还真冤枉。”
另有投行人士则称:“加大处罚力度才是最关键的。证监会应该学学香港和美国,重点不是监管,而应该是监察,不是管,是察,出问题了严肃法纪使劲收拾,直接给退市。攒了那么多的投资者保护基金不用干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