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审计跨境监管难题破解进行时 |
发布日期:2014/3/25 来源:财会网 编辑:Gary 阅读次数:2343次 |
|
中美审计跨境监管的争议源于近年来的中概股财务造假丑闻。SEC此前对几家可能存在会计欺诈行为的中国公司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这些公司的审计师(四大会计师专业网络的中国成员所及大华)提供审计资料以配合调查,但这五家会计师事务所均拒绝了SEC的要求,部分原因是中国法律禁止其对外披露这些文件。据中国法律及监管机构具体规定,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不得直接向任何外国监管机构提供文件。然而,美国证券交易监管法律规定,应SEC的要求,海外审计机构应向其提交在美国上市企业的审计资料。 在这场风波中,会计师事务所成了中美法律差异的夹心饼。这些事务所将可能面临包括被注销执业资格在内的严厉处罚。这无疑令使用四大在华成员所及大华事务所审计服务的中概股公司感到岌岌可危。同时,由于美国投资者的顾虑,使得一些中国企业不得不放弃或者中止赴美上市的计划。 面对着不和解就会造成无法收拾的灾难性后果,中美监管机构选择了边诉讼、边谈判的方式进行了接触,开始寻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其间,SEC多次指控未能依美国法律提交相关审计底稿等资料的中方会计师事务所。PCAOB则一直在与中国监管部门讨论能否建立跨境合作监管机制。 事件背景——中概股风波和东南融通事件 中国概念股财务造假丑闻,使中美审计跨境监管的冲突浮出水面。中概股中第一家被质疑的主板上市公司是东南融通,被SEC“点名”的企业中引发最大轰动也当属东南融通。 东南融通是一家总部位于福建厦门的金融IT综合服务商,2007年10月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是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东南融通是一家规模很大的软件企业,旗下除了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研发中心、6个技术交付中心、70个服务机构之外,还有众多被其收购的子公司。 东南融通事件从做空机构Citron Research(香橼)和OLP Global的几份研报开始发酵。2011年4月,香橼发布研报,质疑在纽交所上市的东南融通涉嫌财务造假,称其利润率远远高出竞争对手,令人难以置信。 东南融通的审计师德勤在该报告发布后立即对其之前的工作进行了审查,证实了东南融通存在严重问题。由于德勤的审查,东南融通未能按时公布2010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使其丧失了在纽交所继续交易的条件。 2011年5月17日,东南融通因涉嫌财务造假被停牌。 2011年5月,德勤宣布,因三大原因辞去东南融通的审计师职务:该公司与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相关的财务信息虚假,还有可能涉及销售收入;东南融通管理层某些成员故意干扰德勤的审计工作;非法扣押德勤的审计文件。德勤同时指出:“大量信息显示东南融通存财务欺诈行为,德勤任东南融通审计事务所期间(注:德勤为东南融通提供了6年的审计服务)的财务报告均不能被投资者信赖。” 2011年7月23日,纽交所表示,该所监管部完成了对东南融通的评估,认为东南融通从三方面已不符合上市公司条件:一是东南融通目前没有任何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甚至没有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7月5日,东南融通三名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主席成员提出辞职,至今未补缺。二是依据原东南融通CFO及原外部审计公司德勤双双辞职的情况,认为东南融通不能真实反映其盈利和财务状况,可能侵害公众利益。三是德勤的辞审提醒纽交所不再信任东南融通提交的原上市申请中的财务账目,质疑东南融通是否符合原上市条件,而东南融通至今未公布2010年度财报。该所已经启动了东南融通的退市程序。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持股股东向法院提交诉状,对东南融通提起集体诉讼。 2011年8月16日,纽交所宣布,东南融通被正式摘牌,8月17日起退至粉单市场交易。 2011年8月31日,东南融通宣布解散,其员工和业务大部分被其最新成立的公司USpectra接收。但东南融通向媒体发表声明称,USpectra公司与东南融通的上市公司并无任何股权关系。 2012年11月,美国联邦法官驳回了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东南融通股东对德勤提起的集体诉讼。控诉方称东南融通的欺诈是由做空机构而非审计方德勤发现的,由此认定德勤存在行为不当。但法院认为此说法无事实依据。法院的判决书中提到:“考虑到控诉中的全部陈词,最有力的推断是德勤被东南融通欺骗了,而非轻率地协助了后者。”法院认定德勤辞职信上的叙述表明,德勤已尽职地进行其审计,而且在面对做空者报告时也足够尽职地重新检查了之前的工作,在第一份做空者报告发布不到一个月之内,德勤证实东南融通确实存在问题后就决定辞职。 事件发展情况 2012年12月3日,SEC以拒绝配合对9家中国概念股财务造假丑闻的调查为由,对四大会计师网络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的中国分支机构,以及德豪的中国成员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行政诉讼。 2013年1月7日,德勤向联邦法院提出申请,建议法院应维持案件的现有状态,以避免“不公平、零碎且无效的解决方式”,称就连SEC也承认这是一起具有国际敏感性且涉及全行业的案件。对于德勤的要求,法院裁决将继续维持暂停状态,以视SEC行政诉讼程序下一步的进展而定。 2013年5月7日,经过一系列会谈,证监会和财政部与PCAOB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正式开展中美会计审计跨境执法合作。签署备忘录后,在美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若涉及案件需要向中方调取会计底稿,PCAOB可向证监会及财政部等提出请求,中方在一定范围内,履行相关程序后,可为美方提供相应的会计底稿。 2013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已完成一家中概股公司的会计底稿整理工作并履行完相关程序,目前已通知美方,准备向SEC提供底稿。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对外提供有关公司会计底稿。中国证监会还准备继续向PCAOB提供有关公司的会计底稿。 除了积极应对SEC的行政诉讼,会计师事务所一改在敏感议题上噤若寒蝉的作风,除未有表态的大华,四大几乎异口同声地发表了各自的声明。 普华永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当前的行动是中美两国法律冲突的结果。这一针对包括四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家会计师事务所统一采取行动的事实表明,这是一个面向整个行业的议题,而不是针对某个公司。普华永道中国一直积极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合作。然而,普华永道中国将会也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这个问题对于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所有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均有影响,需要美国与中国的监管机构共同解决。普华永道中国希望两国相关监管机构之间持续对话以解决这一问题。” 毕马威在声明中说:“我们理解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已就资料共享进行商讨。我们相信双方能就此事达成正面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并在证监会和财政部与PCAOB达成谅解备忘录后声明,“我们对中美两国监管机构在持续协商中取得重大进展,并达成谅解备忘录,感到非常高兴。我们相信,两国监管机构保持合作,能维护资本市场和会计专业的最大利益。” 这次风波中饱受争议的德勤则称:“近日美国证监会针对全球服务网络最大的五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成员所提起的行政诉讼一案再次表明,外国监管机构要求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底稿是涉及整个行业及专业层面的问题。尽管对于中美两国尚未能就上述问题达成一致,德勤感到遗憾,但德勤仍然对达成一项外交协议保有希望,并且会尽最大努力,随时提供相关协助。” 安永称:“希望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能就安永符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事宜达成一致。” 既然已经开始有了好的开端,事情必然会继续往和解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财务不信任和估值过低等问题已经得到了改观,不少中国公司重新发起赴美IPO的申请。除了早些时候的兰亭集势和鲈乡小贷,58同城和去哪儿网也分别于2013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成功登陆美股市场,并受到美国投资者的热捧。 而仍然在美经历行政程序的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继续为现有的中概股和IPO企业提供审计服务,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2013年9月,德勤公布了2013财年的年度报告,其全球收入增长至324亿美元,一举超过普华永道,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专业网络。德勤在其2013财年的年报中辟出一章,声称其坚定不移地关注审计质量:德勤坚持不懈地注重我们的解决方案、建议及人才的质量,以确保维持最高标准。 2013年12月19日,SEC的2013年年终会议在北京召开。SEC选择在这个时点携手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展开年终会议,这本身就非常耐人寻人。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合作仍未盖棺定论,后续的事情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专家观点 美国霍兰德·奈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路易斯·迈阿尔彬:SEC的法律行动把审计机构置于非常艰难的境地。这是全行业的问题,预计审计机构会与SEC通过谈判最终达成和解。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凡:此案矛盾的中心是中美相关法律规则的上市企业监管权冲突。美国证交会认为,中国概念股公司既然在美上市,就应该接受美国法律制度的监管,这涉及到证券规则的域外适用问题。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成员是中国公司,按照中国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中国政府的允许不能向外国相关机构提供文件,需要跟中国的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美国的会计规则体系和中国、欧洲都有不同,现在国际上还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机构进行会计统计。因此,最具建设性的方法是通过跨境监管合作解决彼此的矛盾冲突,比如签署协议备忘录。虽然中美已经有谈判妥协初步意向,但是如果没有具体合作安排,还是会有突发事件发生,应拿出诚意,加强谈判,有关监管权的冲突才能有所化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