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固定的汇率政策,企业对汇率风险普遍采取漠视的态度,没有有效的应对机制,缺乏专业人才,金融手段单一,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影响下,涉外企业完全暴露于汇率变动风险之下,部分外贸企业遭受重创,损失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加强对汇率风险管理政策、手段的研究,提高避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使其适应汇率市场机制的变化,并积极采取规避手段,促进外汇保值、增值,推进外贸业务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汇率风险管理原则
(一)积极避险原则
汇率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不积极避险就是冒险。如前所述,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往往将汇率风险归于政策性因素,因此缺乏主动避险意识,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了被动接受汇率风险的局面。因此,企业应从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体制机制建设做起,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风险不能完全消除的前提下,将不能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化为愿意或能够承担的风险。
(二)锁定成本原则
汇率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规避损失,而非放大收益。企业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要根据自身成本压力结合可接受的汇率风险程度来确定可接受的合同成本,而后紧紧盯住合同成本,积极采取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结果。一旦锁定成本,防止受损的同时就会出让获利的可能性,因此事后的盈亏不能作为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标准和业绩考核的标准,一味盯住收益,将会使套期保值活动变为投机活动。
(三)专业化运作原则
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不可避免要涉及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其主要功能是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在我国,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是使用贸易融资之外,企业使用最多的汇率避险方式。但企业也应注意到,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以及其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和运用的复杂性,也是把“双刃剑”,如使用不当,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比如:众所周知的“中航油事件”。因此,决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企业必须具备专业能力,进行专业化的操作,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二、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建立汇率风险信息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标准,针对各类汇率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分析,提出汇率风险管理预案,作为本单位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预案应着眼于本企业业务及风险特点,以风险防控的关键点为依据,以有利于本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务操作为目的,形成个性化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本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汇率风险管理预案应涵盖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企业外贸交易基本情况;第二,企业所持有外汇资产基本情况;第三,当前市场汇率及利率走势分析;第四,不同外贸交易或外汇资产种类风险管理方案分析及选择意见;第五,风险管理工具授权方案及权限;第六,风险管理方案实施的影响分析及失效时的对策;第七、动态跟踪管理办法。
三、汇率风险规避手段初探
(一)出口业务
1.合同谈判阶段
本阶段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是尽量压缩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即尽量扩大盈利空间,抵消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1)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币的迅速升值,涉外企业在积极应对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从另一角度也必须加强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涉外企业应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从而避免陷入价格竞争,将汇率风险充分包括在价格内,扩大利润空间。这是降低汇率波动影响的根本。
(2)加强综合成本控制能力,降低合同成本
企业要扩大利润空间必须在“开源”同时注重“节流”。企业应建立健全出口产品价格库,结合当时汇率水平确定价格底限,作为谈判依据。其实质是要求企业全面准确核定出口产品的成本,并根据既定的利润目标衡量出可接受的价格底线,作为出口价格的基础,再考虑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形成谈判的价格依据。企业不能为了成交,不顾成本,甚至在成本不清的状态下,一味压低价格,签署合同后,才发现如果加入汇率造成的损失,已经没有盈利空间甚至亏本了。
此外,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状态下,出口业务的人民币收入在缩水的同时,进口业务所支付的人民币也在减少,对中国企业来讲进口产品价格实际在下降。
(3)在可能的条件下,合同双方协商共担风险
在合同中设置一定的条款,在合同执行期内当汇率波动触及一定的价位,启动条款,风险共担。
(4)选择汇率波动较小或具有升值潜力的货币结算
在可能情况下争取签订人民币定价(结算)合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四点是基于卖方市场的前提而言的,并须考虑购买方的接受能力,当合同谈判具备条件时可考虑采用。此外,还要对以上方法进行组合、灵活运用。
2.收汇节点确定阶段
(1)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进行套期保值
在收汇节点基本确定或信用证开出后,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及交割期限,利用远期汇率锁定汇率风险。远期结售汇是国内企业最常用的一种套期保值工具,其作用是锁定项目收益,使之不随汇率波动而波动。
(2)综合规划进出口合同各币种收付总量
企业可将出口合同与进口合同结合,对外汇收支的币种、规模、期限进行匹配,或合理预估进口用汇量,提前融出外汇,用远期收汇归还即期借款,即以收汇直接付汇,避免因货币兑换产生的汇率损失。这种方法锁定汇率价格较高,操作相对简单,不需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较小。
外汇收支配比法在实践中的难点发生在进出口合同金额、付款期配比环节。企业在操作时首先应注意进出口收支规模的配比,减小风险敞口;其次,注意进出口合同付款期的配比,加快款项支付,减小汇率差;再次,因为外币贷款不能结汇,只能用于支付,如不及时使用,也不能以其他方式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应注意外汇贷款金额和时点与进口合同合理匹配,尽快支付。
(3)出口押汇或福费廷业务,转让债权,提前结汇
出口押汇是一种短期出口融资业务,出口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将信用证下的全套单证作为质押,贴现票面金额,银行向对方开证银行寄单索汇,向押汇企业收取利息和费用,并保留追索权。福费廷业务是一种中长期贸易融资业务,出口企业将经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出售给办理福费廷的银行,以提前取得货款。这两种业务都是以转让债权、提前结汇的方式,达到锁定成本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减少应付账款,提高财务报表质量。
但出口押汇和福费廷业务对质押或出售的单证、票据要求较高,而外贸业务收齐单证或办理票据担保的周期一般较长,有时难以及时锁定汇率。另一方面,出口押汇业务属于外汇融资,银行通常保留追索权,一旦进口方不及时支付货款,企业仍须承担支付责任,存在风险;福费廷业务实质上属于债权转让,虽不具追索权,但其根据国别、业务和融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费用较高。
(4)签订货币掉期协议,进行套期保值
货币掉期业务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从操作层面,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在约定期限内按约定汇率交换约定数量的两种货币,其核心是将出口合同中风险较大的币种交换成有升值潜力的币种,以锁定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人民币掉期业务,可以实现外币与人民币的互换。此外,还要对以上方法进行组合、灵活运用。
(二)进口业务
规避进口业务汇率风险所采取的操作原则应与出口业务相反。在合同谈判阶段应压低合同价格,选择趋软的币种计价。在付汇阶段则根据汇率走势采取手段形成时间差,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采用海外代付、进口押汇等工具推迟付汇;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下,提前付汇或提前购汇。
海外代付和进口押汇都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海外代付是指银行根据进口商资信状况,在其出具信托收据并承担融资费用的前提下,由境内银行指示其海外代理行代进口商支付进口货款。进口押汇实际上就是银行向进口商开具信用证,出口商见证发货,进口商推迟付款。
四、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外汇风险管理涉及外贸业务、国家外汇管理政策、金融衍生品工具、财务会计等多个领域,理论性强、操作复杂;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汇率预测、成本收益测算和远期外汇交易操作等都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企业需要精通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外向型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和操作。目前,国内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还十分匮乏,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稀缺。为此涉外企业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推进外汇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积极引进和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