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税务筹划的增值作用
发布日期:2007/8/2 来源: 编辑:Jerry 阅读次数:2220次
[打印]

从税务筹划追求的最终效果角度考察,它是通过对经营管理中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的事先安排,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和技术差异,从而达到降低税收负担或滞延缴纳税款的目的,以使纳税人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税务筹划也是一种具有增值功能的经济行为。
   
      税务筹划的增值功能表现为通过税务筹划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根据税务筹划的对象和采用的筹划方法的不同,税务筹划的经济收益又可分为增加税后净收入和减少经营成本支出二大类。
   
      增加税后净收入,是税务筹划中最基本的类型,也是普遍采用的方式。按税务筹划经济收益的表现方式,又可分为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二种。
   
      显性增值,它的筹划效果反映最快,经济利益也相对较大,能使纳税人直接感受到经济利益增值的存在。显性增值的税务筹划一般在投资环节、企业重组环节运用居多,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实现的。如运用国家税法中规定的税率优惠政策、退税优惠政策、固定资产购置优惠政策等等。例如,某集团企业的一家工厂在江苏省苏州市境内,是按33%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的。在进一步扩张时,他们把新建的工厂设立在江西省某老区,按税法规定,这个新建的工厂享受按15%的所得税税率缴纳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这其中的差额,就使该企业增加了一笔可观的税后净收入。
   
      隐性增值,它的筹划技术性较强,而且筹划效果一般很难从数额中直接体现,有时往往在全过程中的税收总额并没有改变。它的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国家税法中规定的各种财务技术加以实现的。如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折旧方法,对企业有利的坏帐损失处理方法等等。例如,某工厂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时,在选择快速折旧法或平均年限法时,通过应用税额现值法测算,快速折旧法支出的税额现值大大低于平均年限法,那么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就应当采用对企业有利的快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虽然从现象上看,在整个折旧过程中,折旧额是一致的,但由于应用了快速折旧法折旧,滞延了所得税的缴纳期限,从而使其滞延资金部分在企业资本运行中得到了增值,增加了企业的税后净收入。
   
      减少经营成本支出,是税务筹划中较为复杂的类型,需要筹划人员熟练掌握税收法规,但其筹划的效果也比较直接。减少经营成本支出的税务筹划,一般可在材料采购、税种、纳税环节、纳税人性质、个人收入等等方面的筹划中应用。例如,某企业使用大量的废旧物资作为原材料。原来的废旧物资主要由工厂直接向小商贩收购,按现行税法规定不能予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企业税收负担极重。后来,该厂专门成立了一个废品收购公司从事废品收购,由于专业收购公司按税法规定可以计提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从而大大减轻了这个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取得了不菲的税务筹划收益。
   
      税务筹划作为一种增值性的经济行为,和其它具有增值功能的经济行为一样,也有一定的成本费用发生。因此,纳税人在开展税务筹划之前也需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税务筹划成本主要是为取得筹划收益而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就是为取得税务筹划收益而发生的直接费用,包括为设计税务筹划方案而付出的人财物耗费和为满足某种条件所付出的人财物耗费。如上例中,专门成立一个废品收购公司,必然会有一定的资本投入才能达到要求,在开始运行后也会不断地发生各种经营费用,这就形成了税务筹划的直接成本。
   
      风险成本主要是指在税务筹划方案实施后,因为期后不可预料的某种因素而造成税务筹划目标不能继续实行而造成的有形或无形的耗费。例如,前例中该企业投资在江西省某老区的工厂,因为老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而不能继续享受所得税减税优惠,这就形成了该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成本。
   
      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充分评估其筹划收益和为取得筹划收益所形成的各种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税务筹划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