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收入倍增”计划细解:年增长率只需高于7%
发布日期:2012/11/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welkin 阅读次数:1535次

    11月12日,十八大期间,北京领导层首次明确提出内地居民“收入倍增”的计划,争取于2020年实现GDP与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有人列出这样一条算式,把1.07自乘十次,得出1.97这个数字,意味着内地经济和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只要高于7%,十年内翻一番的目标便会自动实现。

  算式背后

  算式简明易懂,惟值得一提的是,GDP与国民收入分别年增7%,比中央放弃“保八”后坊间一直谈及的7.5% GDP增长还要温和。门槛既降,达标难度自然减少。

  当然,“收入倍增”才是计划的重点,理由是国民收入与消费增长息息相关,牵系经济转型的成败。单就GDP而论,2020年较2010 年倍增(实质,经通胀调整),应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内地2020年GDP与国民收入较2010年同步倍增,对经济转型有何实际意义?

  就如1.07自乘十次得出接近2般简单,内地GDP和城乡居民收入于2010至2020 这十年间(年底对年底)如影随形翻上一番,岂非意味着民众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原地踏步?目标纵使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却从何说起?

  半世纪前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功之处,不在民众收入翻一番,而在计划促使日本经济结构合理化,发展过程重量更重质。

  中国要做到这点,与消费密不可分的国民(家庭)收入,增长步伐必须较GDP快。这意味着:一、收入上升势头较GDP强劲;二、GDP增长速度落后于收入增长。

  两者看似同一回事,但以中国2020年增长达标为大前提,第一种情况意味着国民收入以高于每年7%的步伐增长,至2020年,内地GDP倍增而民众收入翻上不止一番,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自然有所提高。

  在第二种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只要较GDP增长快,则不管两者实际增幅多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仍只会上升不会下降。然而,这等于2020年前GDP与民众收入不一定能实现倍增的目标,有违“大前提”,因此无必要过于着意。

  通缩压力

  从物价层面观察内地经济,也许可以发现更多问题。中国下游通胀(CPI)明显降温乃近月的事,惟处于上游的PPI却早就陷入价格下跌旋涡,通缩压力挥之不去。跌幅最明显的环节如钢铁和煤,与其说是需求不振导致,不如承认产能过剩无法解决。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大金融环节讨论中提到,在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调节上,今后将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选择适当工具。

  此说虽有过于“官腔”之嫌,但人行在通胀放缓下拒绝通过减息降准向市场“放水”,继续通过逆回购等市场操作手段调节流动性,是非常正确的一步。大规模“放水”只会令存货积压难清的行业产能过剩变本加厉,对经济结构合理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公积金贷款明确月工资标准:月薪14016一半需还贷 [2013-04-10]
迟福林委员: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国家规划 [2013-03-13]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