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关键字搜索: 文号检索: 如:国税发[2006]51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税法规 >> 正文
偷税案件行政处罚标准[试行]
文号:国税稽函[2000]10号 发文日期:2000-02-22 阅读次数:2457次
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编辑:Gary  
 

第一条 为了规范偷税案件行政处罚的实施,维护纳税秩序和国家利益,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规定的行政处罚,适用于调查终结并依照《征管法》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确定为偷税的案件。
  第三条 对偷案件的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做出决定、并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纳税人采取擅自销毁或者隐匿帐簿、会计凭证的手段进行偷税的,处以偷税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条 纳税人偷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偷税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伪造、变造帐簿、会计凭证的;
  (二)不按照规定取得、开具发票的;
  (三)帐外经营或者利用虚假合同、协议隐瞒应税收入、项目的。
  第六条 纳税人偷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偷税数额0.5倍以上2.5倍以下的罚款:
  (一)虚列成本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
  (二)骗取减免税款或者先征后退税款等税收优惠的。
  第七条 纳税人偷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偷税数额0.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
  (一)实现应税收入、项目不按照规定正常入帐且不如实进行纳税申报的;
  (二)销售收入或者视同销售收入不按照规定计提销项税金的;
  (三)将规定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或者不按照规定从进项税额转出的;
  (四)超标准列支或者不能税前列支的项目不按照规定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
  (五)境内外投资收益不按照规定申报补税的;
  (六)应税收入、项目擅自从低适用税率的;
  (七)减免、返还的流转税款不按照规定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
  第八条 纳税人偷税有本标准未列举的其他情形的,处于偷税数额0.5倍以下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纳税人实施二种以上偷税行为的、应当根据各偷税数额依照本标准规定的相应档次分别确定处罚数额。
纳税人同一偷税行为涉及本标准规定二种以上情形的,依照较高档次确定处罚。
  第十条 扣缴义务人采取偷税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依照本标准有关规定处罚。
  扣缴义务人采取偷税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经承诺代扣支付的税款的,依照本标准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初次实施偷税行为,但能够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调查并及时补交所偷税款及滞纳金的,应当根据其偷税手段依照本标准规定的相应档次最低限处罚。
  第十二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偷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标准规定的相应档次以内从重处罚:
  (一)因偷税被处罚又采取同样的手段进行偷税的;
  (二)妨碍追查、干扰检查,拒绝提供情况,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阻挠他人提供情况的;
  (三)为逃避追缴税款、滞纳金而转移、隐匿资金、货物及其他财产的。
   偷税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经省以上税务局稽查局批准,可以在本标准规定的相应档次以上加重处罚,但不得超过《征管法》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最高处罚限度。
   第十三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标准印发之前尚未处理的偷税案件,适用本标准。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税收法规
— 按行业分
— 按税种分
财会法规
金融证券类法规
海关法规
其他相关法规
法规解析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号解读:《关于...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解读:《关于...
财税〔2015〕16号解读:《关于电池 涂料...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号解读:关于对...
《2015年中国财务总监网培训手册》课程时间...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